米倉國小的校園環境美學―專訪吳望如校長 

文、圖:新北市環教輔導團團員程一民、朱桂芳、盧麗真


    我主張不拆建物,但是安全是第一要務,如果不安全,我希望能藉修建的方式保留原貌,這是有其涵意的,因為校友回來學校是要看他以前的東西,而不是要看新的東西,因為新的東西對他來講是沒有感情的,所以我不主張拆。而修建建物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保留原貌,其次要採用在地素材,再者要思考身邊有哪些可運用的東西。

    一般校舍的耐用年限約50年左右,本校建物有40年歷史,已經非常老舊,而且當初校舍在耐震力評估中的氯離子數值已經在臨界點了,大部分的校長可能會選擇拆除重建,但是我認為氯離子數值既然沒有超過臨界點,所以還是可以採取補強的方式整修。當時在補強工程施作時,有許多磁磚大面積脫落,由於工程並沒有編列磁磚脫落修復的經費,修復經費要如何支出就是一大問題。於是我想到,我們這兒有許多家長在賣大理石,大理石有許多廢料,我向家長要了這些廢料來,請工人把他補上去,運用石材廢料修補牆面,也發揮了在地建材的特色。

    而學校其它牆面有磁磚脫落時,也不是把牆面磁磚全部拆下來,而只是把壞掉的部分拆下來,其他的部分洗石子上去,也許有人認為這樣很不搭,但是我認為,修復就是要讓他平整,只要安全沒有問題,不搭就不搭,修復本來就是有的地方新、有的地方舊,如果要拆除不但有粉塵,拆下來的東西都是廢棄物,不管拿去哪裡丟掉,都會汙染這個環境,所以局部拆除不但不於破壞環境,也不會影響景觀。

    我來米倉的第二年,學校有兩個遊戲場待修,但是教育局只給一個遊戲場整修的錢,所以我跟廠商說:「你幫我把壞掉的修復,完全壞掉不能再使用才換新的上去」,所以我的遊戲器材區一半是新的,一半是舊的,舊的器材採用修復,是基於安全的考量,所以我可以用一筆錢修兩個遊戲器材區。既然是採取修復,就要用原來的材料,新設的部分要跟環境融在一起,而且要盡量符合環保。

       

é將孩子打壞的陀螺及廢棄的木作電線桿切片,讓孩子在木片上刻上不同的表情,再裝飾於改建的廁所上。


    以最近學校廁所修建的工程為例,由於廁所外觀都沒有拆,從外面看,仍然保持原貌,我僅做部分的整修,最重要的是注意通風、採光、乾燥的問題,讓孩子在上廁時感到很舒服,並利用現成的裝修素材﹕如電線桿、小朋友的陶藝作品、廢棄的磁磚、石英磚、甚至是小朋友打壞的陀螺都可以利用在牆面當作裝飾品。

 

    再以校長室的玻璃窗為例,就兩側窗戶的玻璃紋路推論窗戶應該也有40年的歷史,我運用「借景」的方式,只將中央的窗戶換成固定玻璃,就把窗外這一面自然原始景觀引入室內。也許有人會把整間的窗戶全都換掉,但我只換掉中間這一扇,而保留原來兩扇窗,因為那是歷史的一部分,窗戶並不需要全部更新。


    記得我第一年來米倉的時候,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山坡上的草整片都是黃黃的呢?經過了解才知道,前任校長要求兩位女工友每個禮拜都要割草,由於校地很大,草又長得很快,所以他們就想出用除草劑辦法。除草劑一灑下去,六個月內寸草不生,就可減輕割草的負擔。於是我告訴工友們,如果草太長需要割時,我會主動請妳們幫忙,通常是35個月才割一次;並讓她們了解,除草劑一灑,草雖然會死掉,可是裡面的昆蟲都死掉了,昆蟲死掉了,這個食物鏈中的小鳥、青蛙、蛇、老鷹也會跟著死掉了,那麼整個校園的生態也會跟著毀滅,不灑除草劑之後,生態恢復得很快,蜻蜓、蝴蝶、青蛙、蛇都又回來了。

    另外一個是校園外來種的問題,學校原來就有外來種植物,而我再引入一些原生種進來(灣欒樹、臺灣檜木、臺灣雲杉,復育魚類的蓋斑鬥魚、馬口魚)。生物要多樣性,所以外來種不全然是壞事,因為生態自己會取得一個平衡,當它取得平衡時就是好事。不同植物同時生長,對於植物的抗菌、抗病,其實是有幫助的,最糟糕的是同一物種生長在同一個地方,一生病,全都死光了,但不同物種在一起種植時,其實在對抗昆蟲、病菌是有作用的,所以我沒有特意除去那些外來種是有原因的。再以危害農民甚鉅的福壽螺為例,現在卻有人利用福壽螺賺了大錢,而且它確實是可以創出另外一個產業,福壽螺危害人類的情形不像以前那麼嚴重,那是因為人跟生態已經達到平衡點,所以事情都一定有正反兩面。

    另外,這七年來我積極的種樹,大概種了約200棵樹。種樹永遠不嫌多,而且是越多越好,種樹可以減碳,而且減碳效益比起日常節能行為可能更有用,所以我就帶著學生或工人一起來種樹。 


    適得其反的原因為何?一位大我四屆美術系畢業的學長,畢業後帶著學生用回收物做創作品,一路收了滿屋子,最後在教書二十幾年後,他放了一把火把它們燒了,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把他們燒了?他回答說:「廢棄物終究還是廢棄物。」問題在哪裡?因為他們只是看、只是欣賞,當然是廢棄物,他沒有去改變它的功能。

    這是後現代主義的概念,先解構再建構,是建構主義的一部分,何謂解構?一臺錄音機壞了,將它全部拆開,零件各自獨立,重新再建構就不是錄音機,而變成耳環、項鍊等等東西,但卻是可以使用,東西拼裝起來,只是欣賞品,當然是廢棄物,因為它沒有功能性,大部分主事者沒有瞭解這些概念,不會應用,應用出來的東西沒有功能性,不會讓人驚艷。以光碟片為例,現在變成溜溜球,即使光碟破了,螺絲還是可以再利用。再舉一個例子,讓孩子用廢棄的紙摺紙飛機玩,玩完了,將紙撕碎、浸水軟化,用果汁機打成紙泥、沉澱、過濾後變成手抄紙,瀝乾用線縫變手工書做筆記,做完筆記回收再使用,它是一個循環,這是建構主義的概念。學校的樹木鋸下來,黏上鹿角金龜,變成筆筒可以使用,就不會把它丟掉。櫻花木加上欒樹的種子就變成貓頭鷹,還有學校修下來的樟樹,一般都拿去燒掉,我就綁上繩子,變成益智遊戲,你只要願意做改變,就可以變成很多有用的東西。

    新舊建築物的改造方式不同,舊建築物可隨意而為,新的建築物需要加點巧思,要把材質整理過再裝飾上去,舉一個例子,打壞的陀螺上個亮光漆就裝飾上去,因為它就是個老廁所,但若在新校舍,一樣要放陀螺則要先打模或加個鼻子、眼睛嘴巴等,彩繪做精些、或排列組合再放上去,手法不同。誰來做?老師、學生都來做,但要跟老師說方法。

    美學不是看了別人的東西就可以複製,要多去參觀才能內化,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內化,要多問,發想東西不是天生就會,多問些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小朋友自己也可以發展出很多不同的玩法。 

    我覺得不是訓練而是參觀,大量參觀別的學校怎麼做,目的是第一、要看別人都願意這樣做,為什麼我們不可以這樣做,我們也可以試試看;第二、不是甲校移到乙校,乙校移到丙校,不是複製;第三、和他們互動就會激發出想法,所以要參觀。但要讓老師願意及喜歡這些東西,假如對自然喜歡,自然就會去找尋相關知識,但在上位者即經營者,要一個策略加一個策略不斷衍生出來,例如:螃蟹阿鴻的故事是我來這個學校一直想寫的,但一直到我來學校的七年才寫,寫完後不是停了,而是有公仔、有書包,每隻公仔後面都有編號,等送完一百隻,還有阿鴻回娘家,屆時就會有相關的活動產出,想法會一個一個出來,又例如手拈陀螺,可以設計成行動碟,既可玩又可以用,就變成學校的特色產品,而且是家長做的。


    校外教學是一種方法,可以安排課程,我們學校有本位課程是與生態有關的,老師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認知,當我們要成為一個專家,要不斷吸收知識,我不是自然相關領域的專家,但我為了要瞭解相關知識,我有好幾個書櫃的書可以查閱,這是成為專家的途徑,如果要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就需要具備這方面的能量及能力。

崇德國小整治的溪,並且融入學校的一環;金龍國小的發展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師也很願意做;金美國小這二年也改變得相當多;屯山國小也很值得看;坪林國小的闊瀨分校整理成英速魔法學院也很值得去參觀。


後記:

    感謝校長在百忙當中接受我們的訪談,從訪談當中,我們發現校長就像是多啦A夢的百寶袋,每次拿出來的東西都讓我們驚嘆不已,但這些東西的來源卻是相當簡單且質樸,對於環境美學賦予了新的詮釋。希望讀者們從這次的訪談稿中,也能讓您們對環境美學有不同的想法及作為。

註:[1]防治福壽螺可採用的非農藥防治法:
(1)生物性防治法:如飼養青魚、菜鴨食用福壽螺成螺、飼養烏鰡實用螺卵。
(2)物理性防治法:採用植物油乳化劑(已獲專利技術),藉由噴灑後阻絕空氣,將蟲卵或幼螺悶死,以降低孵化率。
(3)施灑苦茶粕不但可作為有機肥料,茶粕中的皂鹼可破壞螺體黏膜使其致死(但施放後一週內要避免菜鴨誤食致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