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溼之間的美麗與哀愁──東北一中
東北角的水生植物種源庫
新北市立雙溪高中實驗研究組候信安老師
壹、前言
環雙溪皆山也,因匯坪林、牡丹二溪,故謂之雙溪。且地處東北角,四季有雨,為水源保護區,並全區護溪,水域清澈見底,游魚清晰可見,有「台灣小瑞士」和「山中威尼斯」之譽,也是台北的後花園。此外,本校(新北市立雙溪高中)亦是東北角唯一的高中,因以東北一中自許。俗話說:「有一好,就沒兩好。」在此山明水秀的地方,當然伴隨交通不便及人口外移的問題,此及本校辦學困難所在,要以甚麼特色來開源(吸引外地的學子前來就讀)、節流(留下本地優秀學子及提升每位在地生的素質),然而,這個問題居然在「聽,溼地在呼吸──全球差異,在地永續」這篇學生參加基北桃桃四區小論文比賽的專題中找到了出路,以人工溼地,鋪成東北角的水生植物種源庫,乾溼之間的美麗與哀愁也是本校的寫照。
[1]濕地處於地形、水文的過度地帶,介於乾與溼之間,看似無用,實則可觀;正如本校處於交通便捷及交通不便(從台北火車站搭火車至本校約莫一小時)的過度地帶,介於繁華與荒郊之間,看似不必要,但又是東北角地區──雙溪、平溪、貢寮、瑞芳四區唯一的高中,對於照顧社區生具有任重而道遠的使命,這使我們和溼地一樣具有美麗與哀愁的特性。
貳、「綠博士」的搖籃──東北一中(雙溪高中)
本校學區昔日為一農、漁、礦區,大多數居民為中低收入者,自礦業沒落,居民更形困窘,加上地處東北角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鑑此,本校自96學年度起,通過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結合在地特色和學校本位課程,以成為「綠博士」的學校(School of Dr. Green,簡稱S.D.G.)為學校願景,至101學年度,完成兩個期程共六年的輔助方案;更以此願景為基礎,深化本校特色課程與多元展能的部分,使本校連續榮獲新北市101及102年旗艦高中計畫輔助學校。因此,「綠博士」的搖籃本校定是當之無愧。以下就以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和旗艦高中計畫分述之:
一、扭轉困境,開創新局──高中優質化
茲就學校優質化發展目標簡述之:
〈一〉學校願景
學校願景:綠博士的學校(School of Dr. Green,簡稱S.D.G.)。
發展目標:經由七大策略,發展成以綠色知能、綠色行動為特色的優質學校,希望本校學生都能成為雙溪綠
博士(Shuan-xi Dr. Green 亦簡稱S.D.G.)。
雙溪高中學生圖像:
雙溪綠博士(Shuan-xi
Dr. Green 雙溪綠博士S.D.G.)
透過「生態環境、生活素養、生涯發展、生命價值」四大主軸,成為具備環境意識與環境保護行動能力的學生。
〈二〉第二期程發展目標
本校高中優質化方案第二期程計畫之目標即在引導全校師生及校務運作朝向學校願景邁進,猶如衛星導航系統(G.P.S.)引導車輛前往目的地一般。在第二期程計畫的三年之間,我們期待關注全球(Global)層出不窮的環境議題,並因應國內重大教育政策(如:高中免試入學、大學繁星制度等)的實施,經由大量的對話(校內同仁、師生、親師、學區學校、優質化夥伴學校等),不斷修正微調雙溪高中的定位(Position),希望在教師成長、課程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都能發展出一套系統(System),使雙溪高中成為以綠色專業聞名的新星。
因此,本校第二期程的計畫即定為:
「雙溪高中G.P.S.(Green Professional Star)」
各階段目標則為:
第1年開發雙中綠色特色
第2年銘印雙中綠色標誌
第3年建立雙中綠色品牌
各項子計畫如下:
1.子計畫A:綠色課程,包含:教職員工綠色專業知識增能、學校本位課程「雙中綠騎士」之持續辦理、編印綠色課程實施手冊與雙溪自行車低碳旅遊導覽手冊、持續推動「雙溪綠博士護照」認證等。
2.子計畫B:以校為家,包含:學校及學生宿舍綠色環境營造、學生綠色生活教育、綠色社團發
展、研發綠色菜單及夜間課程等。
3.子計畫C:源頭活水,包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社群、跨校交流等各類教師成長活
動。
4.子計畫D:綠色大道,包含:綠色生涯探索、校外參訪、小論文專題研究等綠色喜閱活動等。
因篇幅有限,詳細內容請自行參閱本校校網「認證優質高中專案計畫」專區(http://www.sxhs.ntpc.edu.tw/news/u_news_v1.asp?id={196A2D3D-5E42-DFC0-E1EF-FF4E659BE370})
二、立足東北,展翅高飛──旗艦計畫
配合綠博士課程為學校願景,加以發展出本校的特色課程主題核心理念──濕地課程。其理念為以教育出具有關懷環境素養與熱愛大自然的學生,將環境教育落實在各領域課程中,培養學生珍愛地球的觀念及習慣。又因近年來全球及各國政府相當重視環境教育議題,本校擁有全新北市第二大之人工濕地,資源豐富,係教學發展之有利素材。期課程內涵如下:
〈一〉聘請專家實際勘查與建議,並與基礎生物高一下生態課程結合,由學生認養雙溪高中校園,規劃為生態
校園,目前也已規劃出雙中生態校園草案,初步分為森林區、草原區、步道區及水生植物區。
〈二〉以濕地為主軸,結合生物,理化,電腦課程,發展出雙中特有溼地課程。
〈三〉聘請大學教授幫高二學生建立蛇類正確觀念──蛇類並不可怕,但是也不能太過不怕。
〈四〉深化國中及高中課程,聘請教授進入濕地課程中,研究與分析出雙中人工濕地的菌種,建立雙溪高中特
色課程,藉此訓練雙中學生的專家能力。並準備從中試圖找到產氫細菌,亦或嘗試進入細菌電池等綠能
教育領域。
〈五〉分享雙溪高中環境教育經驗,借舉辦研習活動,達到植物分享的目的。
〈六〉將環境與環境永續的觀念,深化植入雙溪高中師生及社區家長,我們將以課程與建立核心志工的方向出
發。
最終,期能藉綠博士的願景達到「東北一中,卓越優質」的正鵠,其特色課程實施架構如下:
〈七〉課程與活動成果
參、「諾亞方舟」的基地──雙中人工溼地
本校自91年爭取經費,於校園內設置人工濕地。人工溼地處理系統工程,為淡水河系學校及社區污水污染削減計畫之一環。由當時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主辦開發,美商傑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監造,瑞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施工,地點位於新北市立雙溪高級中學校區內,期望藉由本校人工溼地之建造,達成淨化水質、生態保育,及教育示範之目的。此外,推動高中優質化初期,以「濕地課程」為主要特色課程,此亦為新北市高中唯一擁有濕地的學校,也是原生物種復育的基地。
一、緣起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做任何事都總是有個原因,換句話說,也就是做一件事的動機,本校欲成為諾亞方舟基地的動機如下:
〈一〉雙溪人工溼地本來是以栽種香蒲,大安水蓑衣,黃花水龍等強勢種植物以淨化水質。如今正在轉變為生物多樣性的溼地。
〈二〉生物老師張明威跟隨邱錦和老師學習水生植物,並組織社團維護雙溪高中人工溼地已有一段時間,得知永續中心要進行諾亞方舟計畫,希望跟隨著此計畫得到更多專家的幫助,並於未來分享工作經驗與成果。
〈三〉鑑於基福公路將要開通,期盼在大量人潮進入東北角前,將雙溪高中人工溼地復育成為東北角水生植物的庇護所,長期目標能成為東北角水生植物的種源庫。
〈四〉希望藉由專家的幫助,建立起學校生態資料,做為日後學校生態的基礎。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要如何在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創造濕地,又要復育原生物種,進而成為東北角水生植物種源庫,終能分享物種給其他需要的學校,還好本校有兩位全心投入、無怨無悔的偉大推手──生物老師張明威、輔導主任陳建全(當時任體衛組長),再加上本校前任的大家長陳崑玉校長及現任的大家長柯雅菱校長的全力支持,以及雙中團隊的鼎力相助,上下一心,訂定計畫,預定三年內的計畫如下:
〈一〉第一年以採種播種照顧期為主,將學校人工溼地的浸潤床改建為水田,並在此區加以大量復育3(7)種雙溪(貢寮)特有的水生植物小莕菜,小穀精與虻眼草,風箱樹,三白草,高桿燈芯,碎花棋盤腳與引進圓螺,與紀錄學校的黑眶蟾蜍數量。邀請專家進行雙中原生木本、草本、藤本、水生植物,兩棲類,魚類調查。並建立物種紀錄平台。
〈二〉第二年以浮島營造方式摘種更多種東北角水生植物,浮島製作除社團製作外,亦將融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高中基礎生物課程中,實踐從作中學的教育理念。並以社團取回物種,交由國高生親手摘種,藉此種下學生保育台灣原生物種的基本概念。
〈三〉第三年將以建立出穩定的東北角水生植物多樣種源庫,作為分享與移植平台。本年將以研習活動的方式辦理。
二、築夢的蛻變
雙溪人工溼地是以淨化雙溪男女生宿舍與廚房廢水,再以清淨的水質流入平林溪為目的。其概述如下:
〈一〉人工濕地簡介:
1、位置:
雙溪高級中學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平林里梅竹蹊三號(見下圖)
文字說明:雙溪高中空照圖
2、面積:
〈1〉植栽浸潤床1:120m2
〈2〉植栽浸潤床2:290m2
〈3〉開放水面區:360m2
〈4〉密植區:540m2
〈5〉人工溪流:50m2
〈6〉總處理面積約0.14ha
〈7〉場址面積:0.45公頃
3、設備與資金
〈1〉溼地單元
包含植栽浸潤床、開放水面區、密植區、人工溪流。
〈2〉截流設備
包含人孔2座、抽水井兩座、除油井1座。
〈3〉機電設備
包含污水泵4台、油水分離機1台、電力控制盤1座。
〈4〉景觀工程
包含解說系統、陸生植栽等。
文字說明:抽水井 文字說明:油水分離機
4、工程介紹
〈1〉工程期程:93年12月30日至94年3月28日
〈2〉試車期程:94年3月28日至94年8月26日
〈3〉工程經費:行政院環保署補助 3,497,428元
〈4〉處理系統:三段式人工溼地處理系統
〈5〉污水處理流程:抽水井→除油井→植栽浸潤床( VSB )→開放水面區→密植區→人工溪流
濕地於第二次更新除油設備與增設除油井後,工程建設已經穩定。往後在於濕地物種多樣性的增加與維護,並配合申請100年起連續三年的新北市環境教育中的諾亞方舟計畫,欲打造東北角水生植物的種源庫,建立諾亞方舟的基地。
〈二〉破繭──100年諾亞方舟計畫
1、預計達成目標:
〈1〉將浸潤床2改變為優質水田。
〈2〉達到學生從做中學的教育目標。
〈3〉第一年能達到a.水田的建造b.三種特有水生植物良好並大量生長的目標。c.建立校園生態基本資料。
〈4〉第二年能建立出穩定的東北角植物種源庫。能分享移植第一年的三種水生植物。
〈5〉種下孩子保育生態環境的種子。
〈6〉第三年分享栽種的東北角水生植物並將水生植物再次茁壯於台灣各校或各社區中。
2、棲地現況簡要描述
雙溪高中人工溼地分為三個池子,開放水域,密植區,生態池;兩個浸潤床,一個人工河道。並經歷過兩次的工程,第一期工程是雙溪人工溼地的建立,水生植物物種以強勢種為主。第二期工程改善第一期的損壞,並恢復淨化水質的功能。工程結束後仍以栽種強勢種水生植物以淨化水質,如香蒲,黃花水龍。
為了將二期工程後的人工溼地轉變為生物多樣性的棲地。邱錦和老師與生物老師張明威帶領綠精靈社團進行水生植物的移植栽種,經過兩年多的復育工作雙溪人工濕地建立了兩個浮島,上有紅辣寥,碎花棋盤腳,長梗滿天星,風箱樹,三白草等水生植物。水仔菜,田字草,水竹葉,多花鴨舌草,大井氏水莞,慈菇,槐葉萍伴隨著長苞香蒲,大安水蓑衣等強勢種遍布在浸潤床1。開放水域與密植區邊緣也種了許多小燈心,大燈心,水社柳,風箱樹,三儉草,單葉鹹草,田蔥,穗花棋盤腳。
在第一個浮島建立後曾發現紅冠水雞的進駐,後來發現它的蛋,疑似被蛇吃掉;且備受學生的干擾,2年多未看見水雞蹤影。為了讓溼地保有隱密性,吸引原生動物。近期已經完成的150多株風箱樹的環池栽種。並加以抑草蓆與施加有機肥料,讓風箱樹能長的高與大,能擔當起維護溼地隱密的任務。
同時雙溪的台灣藍鵲數量是雙溪常見的台灣特有鳥類。為了吸引藍鵲能在學校築巢,我們也在濕地間的空地栽種芭蕉與木瓜。
不過雙溪人工溼地轉型成兼具淨化水質與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時間尚短,原生水生植物數量仍有限。希望乘著這次諾亞方舟計畫,雙中能化成東北角的水生植物中心,成就東北一中綠博士的願景。
3、棲地現況照片暨成果
〈三〉羽化──101年諾亞方舟計畫
1、預計達成目標:
〈1〉召開諾亞方舟溼地課程設計。
〈2〉將雙溪高中經專家建議後劃分為不同的生態區塊並著手進行第一年第一期計畫的建造。並出版印刷品或電腦作品(綠地圖)。
〈3〉以第一年雙溪人工濕地為藍圖,著手進行配合生態的物種移動種植與移入更多原生水生植物,達到100種原生水生植物的目標。
〈4〉在蓮霧樹下水田大量種植高桿燈心草;進行高桿燈心草的歷史地理定位;試圖找出高桿燈心草編織高級草蓆的技巧並出版印刷品或電腦作品。
〈5〉評估並放養原生蛙類。
〈6〉放養原生魚類青鏘魚,七星鱧,與菊池氏細鯽。
〈7〉聘請專家演講水質監測的方法與技術,進行雙溪高中人工濕地水質測量與紀錄探討。
〈8〉進行蜻蜓調查與記錄。
〈9〉平林溪河岸種植高桿燈心草,風箱樹,水茄苳等水生植物。
〈10〉建造中大型披薩窯。
〈11〉能與部分科目課程結合。
〈12〉能加入社區參與。
〈13〉能建立出穩定的東北角植物種源庫。並進行分享。
〈14〉達到學生從做中學的教育目標。
〈15〉種下孩子保育生態環境的種子。
2、棲地現況簡要描述
雙中人工濕地在進行第一年諾亞方舟計畫後,已經調查出校園植物的分布計有原生植物X種,原生水生植物X種,原生蛙類4種,並完成各池魚類調查與評估可以放養青鏘魚,七星鱧,菊池氏細鯽。同時完成建造兩個水田,並種植小花石龍尾,紫花水車前,小莕菜,大葉鼓精草,三角剪,水茄苳,風箱樹,紅辣蓼等水生植物。也進行雙中土壤改造計畫,完成建造兩個肥料架。
人工濕地的管理總是十分耗時,耗工,耗體力,期待能在第二年諾亞方舟計畫內找到有效率的管理方法與能量。
3、棲地現況照片暨成果
〈四〉翱翔──102年諾亞
1、預計達成目標:
(1)種植與建立雙溪高中校園原生植物種源中心。
(2)結合家長與核心學生成立雙溪高中環境志工團。
(3)建立微生物肥料技術。
(4)結合大學教授研究出雙溪高中微生物的種類。
(5)分享雙溪高中水生植物與經驗。
(6)製作雙溪高中人工濕地環境教育書籍與部落格。
2、棲地現況簡要描述
為了將二期工程後的人工溼地轉變為生物多樣性的棲地。邱錦和老師與雙中團隊帶領綠精靈社團進行水生植物的移植栽種,經過兩年多的復育工作雙溪人工濕地建立了兩個浮島,上有紅辣寥、碎花棋盤腳、長梗滿天星、風箱樹及三白草等水生植物。此外,更有水仔菜、田字草、水竹葉、多花鴨舌草、大井氏水莞、慈菇、槐葉萍伴隨著長苞香蒲、大安水蓑衣等強勢種遍布在浸潤床(1)。開放水域與密植區邊緣也種了許多小燈心、大燈心、水社柳、風箱樹、三儉草、單葉鹹草、田蔥和穗花棋盤腳。
在進行蜻蜓調查實查課程活動中,意外發現由外部遷入的斑龜族群,蜻蜓初步調查17種以上與校園生態與學生觀念慢慢轉趨良好,中白鷺和藍鵲進入學校上課區塊密食。
同時雙溪的台灣藍鵲數量是雙溪常見的台灣特有鳥類。為了吸引藍鵲能在學校築巢,我們也在濕地間的空地栽種芭蕉與木瓜。
不過雙溪人工溼地轉型成兼具淨化水質與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時間尚短,原生水生植物數量慢慢豐富。希望趁著這次諾亞方舟第三年計畫,雙中能化成具有分享與教育功能的東北角水生植物中心,成就東北一中綠博士的願景。
3、棲地現況照片暨成果
因尚在執行中,敬請期待102年的成果。
肆、發展與願景
環境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具環境素養的公民,使其能勝任且有意願針對敏感性的環境議題採取行動(周儒,1996)。環境教育方案應該不只是遊山、玩水,更重要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環境保護的情操,進而能在生活中付出行動,為地球環保盡心力。
近年來,許多地方出現極端天氣,土石流、乾旱、高溫、豪雨、暴風雪、超級颱〈颶〉風的發生頻率與強度都超過以往。科學家研究認為,人類過度的利用自然資源與石化燃料,造成森林、溼地大量減少,溫室氣體迅速增加,這些都與極端天氣的產生有密切的關係。為了地球環境永續發展,因此推行環境教育刻不容緩。
100年6月5日環境教育法的正式實施,顯示我國對環境教育的重視。因本校地處山區,周遭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又是水源保護區,禁止開發,全區護魚,鑑此,本校結合這項法案,並且將永續環境教育的理念落實在國高中學課程與生活中,欲配合新北市環境教育諾亞方舟計畫的方式實施。希望藉此帶動本校師生在「綠博士」的願景下,透由諾亞方舟計畫認識與關心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山林溼地與海洋保育及生物多樣性等環境議題。讓我們的學生從多元的生態環境體驗,進而認識環境、愛護環境,並且能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
環境的保護需要社會群體力量,才能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因此學校與社區結合,凝聚社區共識,讓學校成為傳播環保意識的重鎮,使社區民眾與學生成為環保行動的尖兵,共同為地球環保而努力,應該是環境教育的有效發展模式。冀望在學校與社區民眾共同努力下,能夠使東北角原生植物的風華再現,並結合新北市政府在雙溪推動的的雙鐵低碳旅遊,期能在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中共創雙贏。
伍、結語
王安石曾言:「看似平凡最崎嶇,誠如容易卻艱辛。」這句話正印證著我們一路走來的過程,本以為在既有的綠博士課程基礎上做努力,輔以新北市高中旗艦計畫,再加之諾亞方舟計劃的推行,想必能夠迅速看到成效,實現綠博士學校的願景,但事情並非「憨人所想」那麼簡單,理想與執行面總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雖說距離目標還有一大段路途要走,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致江海。」我們仍要持續往我們的願景邁進,因為我們跟刀大擁有一樣的信念:「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濕地的乾溼之間,就如同本校在城鄉之間,存在著多樣且脆弱不可復原的特性,這是溼地的困境也是雙中的困境,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和溼地一起走出困境,化逆為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