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而堅定的海洋生態守護者—陳楊文
訪談:盧麗真、羅惠方、李英萍
撰寫:李英萍
照片:陳楊文
作者簡介
從小就著迷於海洋,自中學起即開始構思海洋的旅途。大學即開始撰寫與拍攝自然生態科普作品,與從事環境教育與保護工作。曾任職國際保育組織,參與全球海洋物種保育工作,足跡踏過全球五大洲與各大洋海岸。已持續觀察台灣海洋生態的變化二十多年,現為零碳行動有限公司執行長,亦擔任新北市教育局永續輔導小組委員。
學歷與工作經驗
美國伊利諾大學科學碩士(神經生物),零碳行動有限公司執行長(2011~)、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認證(2011~),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畫主任(2004~2011)、台北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Taipei,
1994~2003)、荒野保護協會理事、副理事長、常務監事(1995~2010)、行政院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法諮詢委員(2007~2010)。
主要著作:
《一個潮池的秘密:跟著生態觀察家一起探索台灣東北角潮間帶》(2011)、《全校式能源教育經營指南》(2009)、《台達趨勢報告:氣候變遷與市場、綠建築趨勢》(2005,2006,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出版)、《常見華盛頓公約植物指南》(2001,行政院農委會出版)、《野生動物保育執法參考手冊》(1997,行政院農委會出版)、Management
and trade of Whale sharks in Taiwan (2002, TRAFFIC East Asia-Taipei, Taipei,
Taiwan)等。
第一次聽到陳楊文老師的名字,是在關於討論如何推動新北市低碳教育的場合當中,對於老師提出許多創意點子印象深刻。爾後偶然在一本中譯的美國海洋書籍「野生新世界 海洋生命」看到翻譯者為陳楊文老師,再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原來老師本業從昆蟲開始,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生物學碩士,對於海洋生態研究多時,亦持續不斷記錄海洋生態,在新北市福連馬崗潮間帶長期做海洋生態調查。在任何場合見到陳楊文老師,他總是專業又溫柔而堅定的談著對於節能減碳,對於海洋生態的想法,從言談眼神之中見到楊文老師的熱情,令我真是打從心裡佩服!
1.請問您對於新北市中小學推動海洋生態教育的政策面和實務面有何建議?
新北市教育局在海洋教育政策面看的出來已有顯著內化,除了教育部100年頒布的海洋教育成為7大議題之一,本身亦每3年便訂定屬於新北市的海洋教育中程計畫,可見在海洋教育推動上有相當程度的重視。而在實務面可從好幾個面向來談。
(1)新北市有天然的海洋環境,應該常常接近海洋,應該”讓每一位學生在國小畢業前至少要到海邊一次”!當然這也要看季節,冬天便不太適用,還是以春夏秋為主。新北市有別縣市沒有的藍星學校策略聯盟,這些學校本身幾乎就都有以海洋教育為校本課程,亦容易親近海洋,可討論看看用何種模式運作,在考慮藍星學校的負擔之下,又可讓新北市小學生在畢業前都到海邊進行教學體驗一次。
(2)一般大家提到海洋便想到墾丁,其實新北市的海岸線包含有沙灘、河口、岩岸,相對擁有的海洋生態資源也非常豐富,這些條件是南部沒有的,在海洋教育推動上本身便已經佔了很大的優勢。但是這些地區可能對於海洋生態的瞭解不多研究不夠,建議可以協助當地人研究當地狀況。例如福連卯澳地區的潮池與馬岡的潮池,雖然相隔不遠,但根據我本身長期的紀錄看來,兩地的生態確實有些差異。最近我也正嘗試想研究廢棄的九孔池,是否可以從人工潮池的概念恢復成原始的潮池,日後也許也有可能發展成浮潛的地方。
(3)在魅力漁港的上榜名單中以新北市漁港居多,每一個漁港都可以是社區的力量,在這些地方,國中小海洋教育推動與社區在地保育關係最密切。漁民為了生計,總是能捕獲越多漁貨越好,在早期漁業資源豐富時期或許並不衝突,但漁業資源歷經大肆濫捕後,已有枯竭的趨勢,因此開始海洋資源保育的聲音出現後,便影響了漁民的謀生之道。「漁民經濟」與「保育平衡」是一種公共議題,需有共識才能推動,在教學上也須從公共議題角度較能切入。儘管在漁港地區,許多漁民便是學生的家長,捕撈者本身無法成為守護者,但從教育角度來看,仍然必須教導學生海洋資源保育的觀念,在他們仍無法具有守護行動的時候,先給予知識,並利用時空變化例子作為舉證,例如鰻魚生態資源崩盤,現在鰻魚苗價格非常高昂;魷魚短缺造成魷魚羹業無法販賣,反觀小琉球地區因為綠蠵龜而保護當地環境,同時進行收費解說,有了收入回饋鄉里,解說同時也更了解當地環境問題,如此生生不息維護美好環境作為經濟來源,是「漁民經濟」與「保育平衡」兼顧的成功例子。唯有從點點滴滴做起,將來學生有行動有決策能力時才能做出對海洋有利的決定。
龜吼紀錄的深海櫛水母
墾丁紀錄的海龍
馬崗紀錄的飛魚 澳底紀錄的海蛞蝓
2.依據教育部海洋教育能力指標,海洋教育推動以含括”水”的範圍即可稱為海洋教育,以此前提,對於新北市非臨海學校推動海洋生態教育可建議有哪些作法(除了直接帶到臨海場域之外)?
(1)雖說能力指標提及只要有”水”的範圍即是海洋教育,但例如市區學校在校內設置水族箱或海洋館,這樣就真的是海洋教育了嗎?聽起來似乎牽強了一些。人為環境的營造為權宜之計,若對非臨海學校來說,還是建議新北市藍星學校策略聯盟可否開放能量,進行校際交流,讓這些學校的學生在畢業之前至少都到藍星學校進行一次海洋體驗,就像五年級學生到英速魔法學院的經驗一樣,或是推動游泳教育時,即使校內沒有游泳池也仍然想辦法解決。海洋教育不一定要下水,而是直接走到海邊去,學生才是真正的上了海洋教育的一課,而新北市是最有這種條件的,也是臺灣最獨特的!
(2)因為海邊溺斃、船難的事件發生,加上早期國小課本內容”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聽狂風怒號,真叫我心裡害怕”,這些刻板的印象導致身為海洋島國的臺灣人民對於海洋充滿了敵意,不敢靠近。其實,海岸是非常重要的溼地,不管是北海岸的海蝕平台,東北角有礁岩擋住,浪比較不會衝進來,生態也很豐富的海邊,例如鼻頭、龜吼、澳底等,或是臨海許多廢棄的九孔池也可朝營造海洋生態池努力,這些地方都可以作為比較安全的海岸觀察地帶,進行海洋生態教育。但是在進行的同時要兼顧人的安全與對於環境的安全,才不會對海洋生態反而造成負面的影響。
3.您曾經翻譯過「野生新世界
海洋生命」,覺得這樣的教材可以和新北市海洋教育如何結合? |
4. |
4.您最近出版了第二本海洋書籍,可否談談這本書的內容與如何與新北市中小學海洋生態教育結合?很恰巧的,我出版的第二本海洋書「海平面下」,有一些場域剛好都是以新北市的海岸為主,例如馬崗、澳底、龜吼等。與第一本「潮池的秘密」單純記錄東北角福連馬崗潮池的生態,較接近圖鑑為主不同,第二本書以更多散文方式,從遠海至近海的海平面下的故事,以及比較常聽到的海洋生物,例如綠蠵龜、水母、海參、海葵、小丑魚,更貼近大眾的閱讀習慣,或可做為海洋生態旅遊書,也可做為海洋校外教學指引,也提供了許多照片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美麗的海平面下!有關此書的介紹可參考網路導讀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3660005818
後記:「新北Fun心玩-海洋教學體驗地圖」提供了藍星學校策略聯盟及新增鄰近溪流河川學校的
海洋體驗方案,電子檔可至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資源分享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