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們一起追蜜蜂
頂埔國小 王瑞芬、張巧燕、游依婷
緣起~
蜜蜂消失會比地球暖化嚴重嗎?蜜蜂消失和氣候變遷有何關聯呢?學校出現了蜂窩,師生們感到興奮之餘,也時常談論著蜂窩存留或摘除的話題,行政人員和家長擔憂孩子的安全,主張將蜂窩摘除,而關心生態問題的教師們卻認為不應該摘除蜂窩破壞自然生態,兩派不同的看法引發了校園中的矛盾現象。
我們的教學團隊希望透過「蜜蜂成群神祕消失或死亡」的新聞內容和報章雜誌的報導,帶領學生建立由生活周遭發現問題的習慣,接著透過價值澄清的思辨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解決的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對於不同管道所獲得之資訊能建立思辨驗證的習慣與態度,並進而採取適當的綠色環境行動,從具體行動中體認個人行動對環境發展的重要性。
壹、適用年段:中年級
貳、教學節數:3節
參、教學目標:
(一)能覺知地球暖化的現象。
(二)能思辨氣候變遷與蜜蜂生態的關係。
(三)能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四)能將所提的策略與方法化為具體的環境行動。
肆、教學結構
伍、教學流程圖
詳細教案及教學簡報連結網址:
http://163.20.10.202/eweb/module/download/index.php?home=bluewolf&sn=1244&sn_ids=1052&free_ids=1745
陸、教學過程及省思
一、主題教學
第一節 |
活動一「活動一:真相追!追!追!」 先進行蜂的介紹,再以問題「蜂窩通常是什麼形狀?」、「蜜蜂需不需要吹冷氣?」、「如果氣候變遷非常大,蜜蜂如何適應這個問題?」讓孩子思考;接著透過去年學校出現蜂巢的話題,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並連結到「文茜的世界周報-蜜蜂消失,暖化預警」的電視報導,透過影片內容,討論地球暖化的影響與形成原因,請孩子發表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做減緩地球暖化的方法。課程結束前,留給孩子兩個問題「只有地球暖化這個原因會造成蜜蜂消失?有沒有其它影響蜜蜂消失的因素?若有,請針對原因蒐集證據。」、「蜜蜂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請各組孩子利用課餘時間,蒐集相關資料。 |
|
文茜的世界周報-蜜蜂消失,暖化預警 |
討論地球暖化的影響與形成原因 |
|
|
◎省思: 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地球暖化的問題,所以一開始的問答,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舉手回答,但經過幾個孩子的分享與老師的鼓勵,有越來越多孩子願意試著回答,課堂中的問答也顯得較為熱絡,且孩子分享的內容也越來越精彩。 指定作業部分,原本請各組孩子將所蒐集的資料記錄在學習單中,但各組學習單僅有一張,班上有位孩子就將所蒐集的資料上傳至老師的facebook中,其他孩子看了他在facebook上繳交作業,也學習這樣的方法將作業上傳,看見孩子們主動發掘繳交作業的管道,為方便整理孩子們所上傳的資料,便在facebook裡開設了那一刻,我們一起追蜜蜂的社團供孩子們上傳作業、交流意見及課堂照片分享。 運用社群網站繳交作業雖然很方便,但同時也產生一些問題,部分孩子缺乏資料整理的能力,直接將網路上的資料一字不漏的複製到社團中,因此,安排另一節自然課的時間帶孩子到電腦教室,除了指導孩子蒐集資料外,也指導孩子從文中找關鍵字,再整理成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在原班程度較為落後的孩子,也能按照老師指導的方式,試著在網路蒐集答案。 |
|
資料蒐集與記錄 |
找關鍵字,整理答案 |
|
第二節 |
活動二「真相只有一個嗎?」 在課程開始前,先請各組認領一份藝術與人文課程中所製作的蜜蜂拼圖為各組的代表,再請各組針對「是地球暖化造成蜜蜂消失嗎?」利用90秒的時間進行發表,並請孩子從各組報告的內容及表現中,票選出表現最棒的組別進行拼圖獎勵,教師再統整學生的發表。 活動三「呼叫妙博士──消失的蜜蜂」 透過「呼叫妙博士──消失的蜜蜂PART I」的影片,介紹蜜蜂減少的現象,再請各組發表「蜜蜂與人類生活的關聯」。接著,觀賞「呼叫妙博士──消失的蜜蜂PART II、PART III」。最後,師生共同討論蜜蜂消失的原因。 最後教再說明指定作業──戲劇演出「學校的蜂窩要如何處理?」,請孩子利用一週的時間,進行角色分配、道具製作及劇情排演。 |
|
呼叫妙博士PART I |
看影片時,主動做筆記 |
|
第一次小組報告 |
第二次小組報告 |
|
◎省思: 第一次上台報告時,因缺乏上台報告的經驗,故部分組別的報告者表現得不是很好;但經由這一次報告的經驗及看著別組獲得拼圖的喜悅,激發各組孩子在欣賞「呼叫妙博士-消失的蜜蜂」影片時,主動為學習單第二道題目做更多的補充及筆記,所以在第二次上台時,各組的表現都有大大的進步,不僅報告內容更具體、有條理,孩子們也注意到上台時的服裝儀容以及語調,這是孩子和老師都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
||
第三節 |
活動四「蜂窩總動員」 暖身後,請各組針對「學校若出現蜂巢,要如何處理?」為主題,進行4~5分鐘的戲劇表演,表演結束後,請各組孩子以明確性、創意性、合作性等層面票選出表現較佳的組別進行拼圖獎勵,最後統整兩組內容。 活動五「搶救蜜蜂大作戰」 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單選、複選、問答題)供各組孩子搶答,答對的組別可獲得拼圖獎勵,也藉此複習本教學活動的相關內容,以檢驗孩子是否達到預定目標。 |
|
戲劇演出-寶特瓶當螫針 |
戲劇演出-桌底當蜂巢 |
|
搶救蜜蜂大作戰-單選題 |
拼圖獎勵 |
|
◎省思: 在第三節課戲劇表演前,老師先行說明注意事項,此時有位孩子一直舉著手,點到他時,他冷靜的說:「我被蜂螫了!」,其他孩子聽見了表現得也很冷靜,不像之前看見教室裡有蜂兒緊張害怕,從這裡已經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情意方面已達成目標,老師趕緊請另一位孩子帶他到保健室處理傷口,並藉由這個意外的插曲要孩子們重新思考:當班上的同學在學校被蜂螫了,他們還願意維持原本的想法-留下學校的蜂巢嗎?原本我認為孩子們會因為擔心害怕自己也被蜂螫,所以會修改結論;但正式演出時,卻讓我感到意外,孩子們並不因為這個事件而改變要保護蜜蜂、生態的想法,反而為了要保護地球的生態與環境,而執意要留下學校的蜜蜂巢。 在演出前,只有早自習和午休短短幾分鐘時間將全班孩子帶到自然教室準備,教學者並沒有給太多的指導,完全讓孩子自由創作;戲劇演出時,孩子們的創意讓我感到驚訝,因為這個班級的導師是合唱團的老師,兩大組的孩子不約而同的在戲劇中加入歌曲,讓班級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孩子們並不準備華麗的道具,而是就地取材,選用自然教室、身邊現有材料(如廢紙、寶特瓶、上課教具、桌子)來製作道具,落實了本教學活動的終極目的-節能減碳。 戲劇演出後,進行「搶救蜜蜂大作戰」搶答時間,在搶答活動中,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舉手想得到答題的機會,且都能根據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來回答,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們在認知上的進步。 |
二、延伸活動
教學者分別利用一節綜合活動、二節藝術與人文的課程時間,進行延伸活動。在綜合活動課程中,以直接教學的方式,進行「蜂的小檔案」授課;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請學生自由選擇主題,創作「蜜蜂消失的世界」、「蜜蜂與人類生活」、「可愛的蜜蜂」等繪畫作品。
在活動二的主題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對於蜜蜂如何製作蜂巢產生好奇與興趣,於是,教學者除了請學生可至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之外,又於主題教學結束後,上網搜尋二則關於蜜蜂築巢的相關影片,利用綜合活動課程播放,以充實學生的相關知識。
|
|
綜合活動──蜂的小檔案 |
綜合活動──展示蜂巢 |
|
|
藝術與人文──自行創作 |
藝術與人文──自行創作 |
|
|
作品-蜜蜂拼圖 |
種植原生種植物 |
|
|
參加昆蟲展 |
道具製作- 響應節能減碳,廢紙再利用 |
柒、我們的心得
帶過低年級孩子的老師或父母都曾遇過下列的情況:下過雨經過水漥時,我們都會喊:「不要踩水!」可是,結果呢?大部分都還是照踏進去,甚至還更用力的「踩下去」。下次試著把「不要踩水」這句話換成「看到水繞過去」,看看效果是不是會比較好!我們的教育現場充斥著大量的禁止、命令與自以為的保護,卻不常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或保護自己。
當教學團隊進行教學分享時,游老師描述其中一段過程:「在第三節課戲劇表演前,有位孩子一直舉著手,我點到他時,他冷靜的說:『我被蜂螫了!』,其他孩子聽見了表現得也很冷靜,不像之前看見教室裡有蜂兒緊張害怕,…,原本我認為孩子們會因為擔心害怕自己也被蜂螫,所以會修改結論;但正式演出時,卻讓我感到意外,孩子們並不因為這個事件而改變要保護蜜蜂、生態的想法,反而為了要保護地球的生態與環境,而執意要留下學校的蜜蜂巢。」身為教育者,聽到這段話,不論過程多辛苦,我們都覺得值得了!
在都會地區會出現蛇與蜂的學校實在不多,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利用這些生物進行教學,讓孩子認識這些生物存在的生態意義,並學習以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校園的蜂、蛇我們可以幫孩子移除,但走出校門後呢?或許教孩子如何面對這些生物,才是教育上的釜底抽薪。
氣候變遷是目前全球矚目議題之一,全世界如火如荼進行各項研究,研究報告或相關資訊呈現許多不同態度及立場。經過這一系列教學,孩子不僅學習到蜜蜂消失的原因不只有氣候變遷因素,還了解到很多新聞內容並不一定可全然相信。希望透過長期的教學活動,我們能培養孩子對科學學習的正確態度,對於科學知識保持好奇進取的心卻不隨便人云亦云,並建立思辯及驗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