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痕水域

李再立、陳哲民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

一、前言

人類迅速發展的文明不斷地與我們賴以維生的地球對話,令人憂心地是此項對話的結果是「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人類恣意而為的開發模式已超過地球環境的承受及復原能力,地球的生態環境正在失去平衡,朝向不利現存生物生存的方向改變;因此,如何讓環境能夠永續發展,已然成為人類存亡的當務之急。

水域環境生態系統豐富多元,包括海洋、河川、湖泊、地下水等,其中海洋佔地球面積的70%,是生物圈中最龐大的生態系統。然而隨著人類不當的生活模式及過度的開發行為,水域環境亦逐漸遭到污染及破壞,而亟需經由水域環境教育,以謀求水域環境的永續發展。

臺灣屬於海島型國家,海岸線總長約1520公里,計有116條河川水系,水域面積廣達3720平方公里,水域率(國家水域面積占國土之比例)高達10.34%,水資源相當豐富;復因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交接處,氣候炎熱;因而每到夏季,從事游泳、衝浪與戲水等水域活動的人數相當多;因此,如何讓一群水域活動愛好者在享受運動樂活之際,又能成為友善環境的倡議者,即為本文所要分享的概念!


戲水等水域活動的人數相當多;因此,如何讓一群水域活動愛好者在享受運動樂活之際,又能成為友善環境的倡議者,即為本文所要分享的概念!

不留痕跡(Leave No Trace)的概念

Leave No TraceLNT)課程是美國在60年代早期所制定,旨在保育及保護環境,我國林務局從美國的 LNT組織引進此項概念與作法,並從2005年開始政策性的推動LNT,並將之命名為「無痕山林」運動;事實上,LNT的七項原則不僅適用於山野活動,亦適用於水域環境的保育及保護,因此將之命名為「無痕水域」亦不為過;LNT的七項原則(建議參閱網頁:http://lnt.org/learn/7-principles)陳述如下:

(一)事先的規劃與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

1.  事先瞭解即將前往地區的特殊規定及考量。

2.  對可能發生的嚴峻氣候、危險及緊急事故要有充分的準備。

3.  規劃行程日期時,儘量避開尖峰的熱門時段。

4.  以小團隊形式活動,考量將大團體拆開若干小團隊進行活動。

5.  重新包裝食物以盡可能減少垃圾。

6.  使用地圖及指北針定位,避免使用路標、記號及旗幟。

(二)在可承受的地面行走及宿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1.  耐踏的地面包括步道、營地、岩石、躒石、乾草及雪地。

2.  保護水域生態,營地要遠離湖泊及溪流至少60公尺以上。

3.  好的紮營地點是「尋找」來的,而非「創造」出來的。改變紮營地點是不必要的行為。

(1)   在熱門的區域

·     集中使用既有的步道及營地。

·     行走在步道中間成一直線,就算是積水或是泥濘也不改變步徑。

·     縮小營地的規模,集中在沒有植被的區域活動。

(2)   在原始的區域:

·     分散使用以避免產生新的營地與路徑。

·     避免在剛開始受衝擊的地方活動。

(三)適當的處理垃圾(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1.  帶去的東西都要帶回來。檢查紮營及休息區域是否遺留垃圾、食物、殘渣。要將所有的垃圾、剩菜及殘留物帶走。

2.  將固體糞便埋在一個15-20公分深,離水源、營地或步道至少60公尺遠的貓洞裡,然後將貓洞掩蓋。

3.  將衛生紙及衛生用品帶回來。

4.  洗澡或清洗餐具時,須遠離水源至少60公尺,可用少量可分解的生物性洗劑清洗,並將清洗後的水分散潑灑在四周圍。

(四)任何發現均留在原地(Leave What You Find

1.  保存遺產:檢視但不要觸摸文化或歷史的遺產或手工製品。

2.  將發現的石頭、植物及其它自然物體留在原處。

3.  不要引入或運送非原生物種。

4.  不要建築構造物、家俱或挖掘溝渠。

(五)減少營火衝擊(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1.  在偏僻區域生火會造成持久性的衝擊,請使用一個輕量化的爐具炊煮,並享受夜晚的燭光。

2.  在允許生營火的地方,請使用已架設好的爐架和生火點。

3.  營火盡量小,只可撿拾散落在地上、可用手折斷的樹枝。

4.  要將所有木材和煤炭燒成灰,並將火完全熄滅,然後將灰燼分散撥撒在四周圍。

(六)尊重野外生態(Respect Wildlife

1.  在適當的距離外觀察野生動物,不要跟蹤或是試圖接近牠們。

2.  不要餵食野生動物,餵食的行為將危害到牠們的健康、改變牠們自然的行為、並使牠們暴露在掠食者與其它的危險中。

3.  藉由小心的儲存食物及垃圾來保護食物及野生動物。

4.  隨時控管好寵物或將牠們留在家中。

5.  在敏感時期避開野生動物:交配、築巢、哺育或冬天。

(七)體諒其他的遊客(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1.  尊重其他遊客,並維護他人經驗的品質。

2.  保持應有的禮貌,並且讓道給其他在步道中的遊客。

3.  在步道中相逢時,請避到下坡側等待,禮讓背重裝的遊客。

4.  休息或紮營時,請遠離步道或其他的遊客。

5.  分享大自然的聲音,避免喧嘩或製造噪音。


無痕水域概念的應用

如何將LNT的概念融入水域活動以進行環境教育呢?本文作者長期參與教育部推動學校及水域運動計畫,深知教育部體育司近年來努力執行海洋教育政策,補助諸多學校舉辦水域運動觀摩、研習和體驗活動;當筆者任職東華大學體育室主任時,亦申辦許多水域運動研習和體驗活動,包括海洋獨木舟、風浪板、帆船、溯溪、峽谷探險等。我們在執行上述水域活動的過程中,一再地將「無痕水域」的概念融入其中,並引導參與者瞭解、反思及體驗水域環境教育的重要;無痕水域概念該如何藉由水域活動進行教學與實踐呢?我們參考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的「海洋環境LNT原則」網頁資料(http://www.outdoor-taiwan.com/outdoor-taiwan/LNT/LNT_ocean_1.htm),以海洋獨木舟為例,摘要製表說明如何將應用LNT原則來達成無痕水域的環境教育。

 

LNT的七項原則

無痕水域

事先的規劃與準備

1.  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在旅途中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雖然海洋獨木舟幾乎不會帶給海水任何影響,但對於野生動物和海岸線的衝擊不小。

2.  開始獨木舟旅程之前,應該先瞭解即將前往區域的特殊規定和特別要注意的事項;花點時間研究旅途的生態以及減緩衝擊的做法,例如先瞭解有多少易受傷害的鳥類和動物種類與天氣狀況。

3.  妥善規劃行程日期,儘量避開尖峰的熱門時段;拿一份行程計劃給朋友,並向他說明緊急應變計畫。

4.  規劃適宜的食物,使用可重複利用的容器或塑料袋重新分裝食物,並將不需要的小垃圾(如標籤、袋子、繩子等)丟掉。

5.  務必擁有旅行區域的航海圖和地形圖;航海圖會說明水中已知的危險所在(例如,被淹沒的岩石、潮流、沙灘、海草地層等);地形圖可以幫助辨識哪裡可能是露營地點和陸上緊急撤退的路線。

6.  選擇適宜的裝備以減少視覺衝擊:在水上旅行時,鮮豔的救生衣和船身有助於辨識;但在陸地上,鮮豔服裝和帳棚會令人感覺刺眼,造成視覺的衝擊。

7.  不要讓弄丟的裝備成為一片片漂浮在水上的垃圾,花點時間管理裝備,並將裝備盡可能裝在獨木舟裡面。

8.  確認行前訓練已包括急救、航海、天氣、救援、裝備維修、海洋危險評估等,以便在遭遇困境時可以自救或救人。

在可承受的地面行走及宿營

1.   許多海灘已有被走出來的路,或者早就規劃好的路,這些路通往人們有興趣的據點或是取得水源的地方;盡可能使用這些小路,不要再創造新路。

2.   行走時以縱列行走在路中間,即使路濕或泥濘亦然;因為如果靠邊走或是繞過障礙處,路會變成越來越寬的道路。

3.   為每一個營地建立LNT作為:

(1)   這個營地能夠在不受到新的重大衝擊下承受我們的負荷嗎?

(2)   我們的獨木舟應該在什麼地方上岸和出發呢?過夜時我們應該在哪裡藏好獨木舟呢?我們應該在什麼地方打包和拆卸裝備呢?

(3)   這個營地已有別人已建立的路嗎?或處於原始狀態?如果沒有路,我們應該要分散行動以減少對植物生命的衝擊嗎?是否有耐用地面可以讓我們行走以減少衝擊?可以由一兩個人懸掛食物或取水,讓我們的影響減至最低嗎?

(4)   帳棚應該搭在哪裡呢?是在現有的帳棚區嗎?或是我們要再找新的?什麼樣的地面最能承擔帳棚的負荷?在漲潮的最高線底下露營可行嗎?

(5)   炊事區應該設在哪裡?它可能設在離我們睡覺區域較遠的地方嗎?它可能是在浪潮線之下嗎?

(6)   我們可以在哪裡取水?

(7)   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排泄物?

(8)   我們應該在哪裡放置食物、垃圾和其它會引誘動物的東西呢?

(9)   在這個營地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像是附近有熊或是在這個區域有罕見的植物等?

 

適當地處理垃圾

1.  帶來的東西,也把它們帶出去。

2.  妥善處理人類廢棄物的四個原則:

(1)   不要污染乾淨水源

(2)   避免接觸昆蟲和動物

(3)   讓分解最大化

(4)   使社會衝擊降至最低

3.  可能的話,花點時間找到並使用廁所。

4.  若非使用已規劃的廁所,就把排泄物帶走:

(1)   短程旅行,可用密封的塑膠容器處理排泄物。

(2)   長程旅行,可採用「糞管」,將糞便排放在紙袋上,加少量的沙子以吸收水分,然後放入加蓋的PVC管子中;旅行後,再將袋子和排泄物拿到廁所處理掉。

(3)   將固體糞便埋在一個15-20公分深,離水源、營地或步道至少60公尺遠的貓洞裡,然後將貓洞掩蓋。

(4)   將衛生紙及衛生用品須帶回來。

(5)   盡可能在漲潮線底下的岩石或光禿的地面小便。

5.  當在沒有明確廢水處理規定的海水環境露營時,最好在漲潮的最高線以下處理它們或是流到大海中。

6.  在海邊洗澡時,若選擇使用肥皂,須在漲潮的最高線底下洗,這樣做能使石礫或沙子過濾水;避免直接在海水中洗滌,那裡富含著許多生存在潮間帶的小生命。

7.  在陸地上洗澡或清洗餐具時,須遠離水源至少60公尺,可用少量可分解的生物性洗劑清洗,但清洗後的水應分散潑灑在四周圍。

任何發現均留在原地

1.   當我們發現感興趣的岩石、貝殼、植物、鹿角、羽毛、化石和其它東西時,請把它們留在原地,否則就終止了後人「發現」的機會。

2.   避免散播非本土的動物和植物:

(1)   不要運送花、野草或水生植物到野外。

(2)   在每一趟旅程結束後,淨空並打掃您的帳棚、船、釣具和其他裝備。

(3)   水、泥巴和土壤可能含有有害的種子、孢子或細小的植物和動物。

(4)   清理您的鞋子或輪胎胎面的髒污。

(5)   不要丟棄或放掉活的誘餌。

(6)   確認寵物是免疫的,還有牠們的毛上面沒有種子、細枝和有害的蟲,如壁虱。

(7)   幫地主或土地管理處留意受侵擾的地區,強化控制力量。

減少營火衝擊

1.  應攜帶火爐、鍋子、火柴和充足的燃料烹煮餐點。

2.  瞭解生火的法律規定,例如那些地方可以生火,漂流木可否作為燃料等。

3.  搭一個最小衝擊的營火:例如在漲潮線下或是在淡水湖的最高水線下,沒有生物的海灘或砂礫建立火坑。

4.  使用枯木或斷落的木頭,不要折取樹枝。

5.  管理好營火:

(1)   判斷風向、天氣、地點、是否能取得木材。判決那裡是否安全,並為您所搭的營火負責。

(2)   絕不讓營火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

(3)   準備一把小鏟子和一個容器裝水過濾灰燼。

(4)   不要試圖燃燒鋁箔包、廚餘或其他垃圾。

(5)   木材要完全燃燒成灰燼,不要留下還未燃燒完的枝條。

(6)   以水浸濕灰燼。在海水環境中,將灰燼分散灑開。

(7)   一些已經有烤肉架或火爐的地方,直接使用它。當用完後,要把火爐或烤肉架清理乾淨。

尊重野外生態

1.  學習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野生動物知識,避開敏感時間和棲地。

2.  與動物保持安全的距離從事觀察,避免驚擾野外生態。

3.  不要對動物餵食。

4.  安全的存放食物和垃圾。

5.  看管好寵物,別成為疾病傳染的媒介。

6.  特別關照哺乳類動物和鳥,不經意的干擾可能造成幼小動物被棄養或傷害。

體諒其他的遊客

1.   遇到其他獨木舟團隊、漁夫或當地住民,宜主動招呼表示友善,避免強加自己的經驗到別人身上,以降低潛在衝突的可能性。

2.   水域的潛在風險永遠都存在,宜虛心面對他人及環境,遵守團隊精神。

3.   禮讓他人,包括營地、水道、捕魚區域、私人領域等。

4.   禮讓自然景觀及聲音,避免使用明亮的燈、收音機、電子遊戲和其他會發出強光或噪音的裝置。


結語

環境是一個生態體系,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具有自我調節及復原的能力;如果我們可以教育社會大眾「無痕水域」的概念,並引導水域活動愛好者實踐力行,相信水域活動對環境的衝擊當可減輕且為環境生態體系所能承受,那麼健康、樂活、幸福的水域活動將可永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