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循環永續利用-114歲老校風華再現

                中壢國小 校長 胡淑貞


 

~夢想~

如果  蝴蝶、蜻蜓、鳥兒在校園飛舞;如果  水泥地、柏油地變成透水鋪面。

築夢踏實的故事……

 

壹、永續校園整合案

一、學校間關連性:

    中壢國小已有114年的歷史,期間經過無數次的校園規劃歷程,至今校園中仍保有不少老樹,且位於交通便捷的中壢市延平路(台1線)上,是典型的都會型學校。近幾年來因學區人口結構老化、少子化及周邊文小用地陸續成立新設學校的影響致使班級數減少,因而產生許多閒置空間,縣府指定設置國際英語村,將閒置空間再利用。

    中壢國小在校園整體規劃上一直朝著永續校園的概念努力,為了讓校園成為友善的、人性化的、自然的校園,從92年度開始從事校園局部改造工作,如建立教學農園、親和性圍籬、蝴蝶園、多樣性生態園區等場域,希望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校園,提供都市學子與環境間互動的學習環境。同時中壢國小從瞭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從而創造出完全不同且多樣的校園環境,並積極落實永續校園的理念與相關推展工作,持續辦理「資源回收再利用」、「增設透水鋪面」、「人工濕地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營造生物多樣化環境」、及「落葉及廚餘堆肥與教學農園」…等多項硬體改善設施,以營造一個節能、安全、衛生、健康、生態的學習環境。

    而作為策略聯盟的中原大學,從創校到現在已擁有完整的學術系所與專業研究領域,且以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永續、及教育永續等四個面向為其教學方針,並有著各領域堅強的教師與研究團隊,不論在業界或學術界都已經有了相當的卓越與成效。

    由於中壢國小在歷年的永續校園計畫中有多項硬體工程的施作,基於「工程與課程結合」,「設計與教學融合」、以及「硬體與軟體同步」之永續校園理念,中原大學除區域位置鄰近外,在此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上已有相當的基礎,提供中壢國小在課程、教學、及軟體上的協助,達到兩校資源共享,相互互補之效果。

二、地區特色:

    中壢擁有豐富的人文風貌,如中壢市發展最早的區域是位於興南里附近,被稱為老街的地方,而由於中壢為北部重要的家畜集散地,優良的桃園種豬皆集中於此販賣,故老街尚留有豬埔地名。同時中壢附近蘊含著陴塘文化特色,目前共有171個埤塘;這些埤塘原為灌溉排水之用,主要分布在中山高速公路以北的大崙及青埔地區,埤塘周邊溼地生態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成為休閒觀光地區之潛力。另外中壢地區文教興盛,有著多所大專院校,同時也是北台灣客家重鎮。

    中壢國小與中原大學兩校皆位於中壢市中心內,校園位置鄰近,校園周邊環境的條件與限制亦相同,兩校校園也是相鄰周邊社區居民學習、運動、或休憩的活動場所;相關位置如圖1-1所示。

    由於兩校地理位置鄰近,兩校老師平常已有著行政上及教學上的密切互動,也是兩校提出整合案的重要誘因。兩校期望在原本就互動密切的基礎上,共同實現相同的價值觀,朝向永續校園的目標而努力。

 

 

 1-1中原大學與中壢國小位置圖


 

 

三、永續校園改造之思考與應用內涵:

 (一)、永續校園的內涵與延伸

    環境教育除了知識的推廣與傳遞之外,同時也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藉由行動改變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社區集體環境意識,進而符合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在提升整體生活品質時亦能兼顧友善環境。

    從以往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的過程來看,比較偏向於“工程歸工程”之思考模式,如經常看到學校在施作此校園改造工程時,校方大多以顧及學生的安全及避免干擾上學為出發點,儘量避開學生的上課或活動時間,所以學生只知道有工程在做,對於為何要施作工程、工程如何施作、工程完工後對校園的影響等大多陌生。相對地,在「與教學及課程的結合」方面的努力,則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而永續校園的推動除了改造校園環境外,更要教育下一代有著永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學校的經營管理,及教學與課程的設計上,必須要能適時與適地加以結合,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向戶外與校外,並與社區結盟,讓孩子們能親自參與工作與學習,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下建構出永續生態校園。

    因此,中原大學與中壢國小跨校際之永續校園改造計,在兼顧永續校園“工程”的原則下,強化“非屬工程”的內涵,亦即從教學與課程之面向著手,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兩校現有的教學資源與既有的互動關係,在永續校園的議題上尋求突破,藉以延伸永續校園的內涵,深化永續校園的理念。

    同時,藉由研究生的參與,中壢國小的學生能透過實際的教學,親身學習到永續校園之理念,使校園改造工程與其自身產生切身的緊密關係,藉此發揮永續校園計畫之長遠與深層的效果。

(二)、參與式的永續校園計畫執行流程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發展正向環境教育態度及價值的重要關鍵期,以往小學在無法增設科目的情況下,與環境教育有關的議題,大多是藉由課外活動,如演講或參觀等方式來進行;或是融入各科教學,透過主題課程的設計,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中壢國小申請校園局部改造的範圍係為將校地原有的硬舖面加以改造,以理想中庭改造為例,中庭位於四棟教室的中間,左側有一排近百年的老榕樹,下課時中、低年級小朋友常在此遊玩,學生在此場域中有著愉快的校園活動與深刻的校園記憶,適合從中展開與永續校園相關的課程內容。

    由於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以工程為基本主體,而一般在執行此類工程的規劃設計流程時,大多僅顧及專業處理的事項,較缺乏全面性的思考。在整合案的計畫中,中原大學嘗試提出「參與式的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執行流程」,如表1-1,以此作為計畫執行的依據。

(三)、永續學習•學習永續

    「永續」是重要的教育內容,校園則是「學習」永續的重要基地。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的理念如能透過教師與學生,教學與課程的相互緊密結合,將會發揮更大的實質效益,進而達成「永續學習•學習永續」的終極目標(圖1-2)。

 

 1-2 永續學習•學習永續概念圖

 


 

 

四、整合案計畫架構與流程

 

1-1 參與式的永續校園計畫執行流程

 

 


 

 五、中壢國小具體參與永續校園改造之成果:

 

1-2 中壢國小參與永續校園改造成果

項次

計畫及說明

活動歷程照片

1

教育部校園局部改造案-改善「南園生態教學園區」透水鋪面

樹下的水泥4  怪手挖水泥10

2

教育部校園局部改造案-建置教學農園

透水舖面施工前9  DSC_0028

3

解構水泥/建構綠地

P1010015  種花5

4

尋找樹上的精靈/校園鳥屋製作

觀測站21  P1010064

5

老樹健診/象石步道區

P1010128  DSC_0137

6

環境藝術營/源生步道

F:\訓導處\訓育組\暑期育樂營計畫\中壢國小暑期育樂營\環境藝術營影像\環境藝術營a照片 (69).JPG  F:\影像資料庫\環境教育\DSC04537.JPG

7

與泥共舞/多樣生態池親子建構方案

F:\學校94分類照片\學校永續校園\生態園\施工前\DSC_0012.JPG  G:\2006-8\與泥共舞影像\與泥共舞 (22).JPG

DSC_0381  DSC_0108


 

 

貳、永續校園教學與課程計畫

一、永續校園局部改造教學與課程計畫

    永續校園教學與課程計畫如圖2-2所示,永續校園教學與課程計畫配合校園局部改造工程進度加以執行。工程主要執行項目為綜合水耕區、自然淨化水循環區、及室內環境改造區,中原大學協助將永續校園的觀念導入課程中,將執行的課程分為下列二大主軸,分別為「校園觀察家」及「校園改造高手」。其中「校園觀察家」課程依循校園改造工程項目,再區分為「綜合水耕課程」、「自然淨化水循環課程」、及「室內環境課程」,另一方面「校園改造高手」課程則依永續校園探討之環境主題,區分為「溫溼度觀察組」、「日照觀察組」、及「風水觀察組」等;共分六小組執行。

二、永續校園課程執行區域

    課程執行區域依局部改造工程申請核可之項目劃分為三個區域,由每個區域工程特色設計適合學童參與的課程內容。

2-1 永續校園課程執行區域(底圖為原始草圖)

 

 

2-2 永續校園教學與課程計畫

 


 

叁、課程與教學計畫總表

    由中壢國小與中原大學團隊共同討論,並依照教學與課程計畫擬定各分項課程名稱與教學內容;如表3-1

 

3-1 教學課程總表

項次

教案名稱

內容

參加人員

備註

01

理想中庭

局部改造工程開工宣導活動

家長志工隊授證

學生小志工授證

全校師生、中原大學團隊、里辦公處、志工隊

中庭

訓導處主辦

02

老校新生

風華再現

中壢國小-百年歷史巡旅

        -永續校園發展

1-3學年

4-6學年

中原大學團隊

禮堂

教學組主辦

03

影像中壢

校園局部改造的發展歷程

數位相機的使用基本技法

校園之美影像紀錄

影像中壢作品發表

生態小志工

◎藝術與人文

◎資訊

(教案:美術班)

04

多樣生態園

多樣生態園的建置歷程

認識水生植物生態池

多樣生態園豐富的生態系

如何維護多樣生態園

1-3學年

生態小志工

◎生活或彈性

◎自然與科技

◎綜合

(教案:四年級)

05

大理石般的

水泥板步道

零廢棄物的工程

水泥板塊的鋪設方法

卵石生態工法施作

維護與認養方案

五年級生態小志工

五年級每班2

教學組主辦

06

校園觀察家

施工前、中、後歷程紀錄

溫溼度實驗紀錄

◎全程紀錄組

五年級A

中原研究生2

07

校園觀察家

施工前、中、後歷程紀錄

日照實驗紀錄

◎全程紀錄組

五年級B

中原研究生2

08

校園觀察家

施工前、中、後歷程紀錄

風向實驗紀錄

◎全程紀錄組

五年級C

中原研究生2

09

環境改造高手

局部改造參與學習

1.綜合水耕區

六年級A

中原研究生4

10

環境改造高手

局部改造參與學習

2.自然淨化水循環區

六年級B

中原研究生2

11

環境改造高手

局部改造參與學習

3.室內環境改造區

六年級C

中原研究生2

12

點石成金

水泥板、水泥塊敲整再利用

親職教育活動

點石成金組

中原大學團隊、辦公處、志工隊

 


 

肆、成果與推廣效益

    中壢國小與中原大學以「參與式的永續校園計畫執行流程」作為計畫執行的方法;此種「參與式的永續校園計畫執行流程」乃是藉由不同單位及人員的共同參與,將規劃設計與工程施作的過程當作環境教育的珍貴資源,從中透過大手牽小手的教學互動與討論,及實際的「動手作」,來實踐永續校園的理念。如此可將大學與小學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使得永續校園課程內涵更為豐富,其不僅僅將學術研究的專業知識導入於小學課程中,也與小學環境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作統整教學。

     在計畫執行上,以「永續校園教學與課程計畫」,配合校園局部改造工程進度,研擬「教學計畫與工程進度對照表」及「教學課程總表」,作為課程項目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期間藉由教學內容的檢討、與工程進度的配合、教學空間場地的調度、以及協調班級導師與研究生分組進行教學現場之軟、硬體準備與協調等過程,達成工程配合課程、課程配合教學主體之環環相扣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以「老校新生-風華再現」與「理想中庭」兩課程揭開序幕,其次於施工初始階段以「點石成金-廢建材回收」課程作為開端,連結全校師生、社區生態志工、學生家長、及中原大學團隊,共同進行零廢棄物、廢建材回收再利用的實踐活動。同時於校園長時間的施工期間,配合工程進度,分別由研究生帶領小學生進行「綜合水耕區」、「自然淨化水循環」、及「室內環境改造」等教學活動,讓小學生親身參與校園改造工作,使其成為他們校園記憶中的一環。另外,由於校園改造工程將局部改變中壢國小的校園環境,因此另以「校園觀察家」為主題,讓小學生紀錄施工前後的校園改變過程,體認到永續校園計畫對校園環境的意義;此課程再區分成「溫溼度觀察組」、「日照觀察組」、「風向觀察組」等三組。在實作體驗的課程中,將永續校園的觀念推廣至全校師生、家長、社區生態志工的生活經驗當中,改造歷程如表4-1

    整體而言,基於「工程與課程結合」、「設計與教學融合」、以及「硬體與軟體同步」之永續校園理念,透過本計畫的執行,讓永續校園的理念深植於小學生、社區家長的心中,發揮永續校園最終之教育意義。計畫之執行成果,除可作為後續永續校園推動時之參考外,同時也建立了「建築」與「教育」專業領域之共同參與永續校園的良好模式。

 

4-1 永續校園整合案-理想中庭改造歷程

F:\校園局部改造96教學部份\96局改歷程紀錄\0912\DSC_0661.JPG

F:\校園局部改造96教學部份\96局改歷程紀錄\0912\DSC_0685.JPG

E:\091107理想中庭 活動紀錄by理維\CIMG5792.JPG

F:\200702影像\水循環影像\DSC_0056.JPG

DSCN6553

C:\Users\user\Desktop\96理想中庭\理想中庭 (19).JPG

C:\Users\user\Desktop\96理想中庭\理想中庭 (12).JPG

F:\英語村地下室照片\DSC_0029.jpg

DSC_0180

DSC_0198

DSC_0017

DSC_0188

綠風 (9)

綠風 (203)

C:\Users\user\Desktop\96理想中庭\理想中庭 (17).JPG

DSC_0562.JPG

DSC_0659.JPG

C:\Users\user\Desktop\新增資料夾\美感教育 (25).JPG

綠風 (249)

照片 775

照片9811 750

 


伍、結語

    中壢國小永續校園改造「參與式設計」以面對問題為起點,在行動取向、策略與過程中,建築師與中原大學師生團隊盡可能地創造師生、家長與社區人士參與討論的機會,累積了各種類型的參與經驗,強調將環境「教學」與「設計」連結在一起,將使用者對於校園空間的習慣與期望,具體轉化成為空間的營造內涵。透過行動與社區營造的方式,將校園當作社區共生,結合教學課程,營造一個邁向刺激生活思考和論述改革的場所。中壢國小以「理想中庭」參與式設計之行動,讓師生的教與學走出教室,回歸真實,打破「教育」與「生活」的界線,使校園成為彼此共同生活的核心,大家在環境改造的過程中一同學習、討論、運動、歡笑、回憶,參與式的設計過程激發了永續校園的新想像,也讓校園改造成為眾人關心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