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
─以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各版本教科書為例
王懋雯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黃龍椿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研究助理
蔡再祥 台北縣思賢國小 教師
彭蘭晴 台北市博愛國小 教師
摘 要
環境教育是國際教改的趨勢,也是本土教育所極力推動的重要工作。面臨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教育部於民國87 年9 月30 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以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為課程目標,從學生的生活與經驗出發,統合學科知識,據以安排學習活動。九年一貫課程除了以學習領域取代傳統學科結構之外,更將現代社會所關注的重大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之中。其中環境教育即為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議題之一。
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教科書之編審工作已施行一段時間,目前在各版本各領域教學指引中,多列表呈現出可融入之重大議題及;然而,在教科書中有無實質內容對應?或在教學指引中有無建議之教學活動?值得關注與研究。
因此,本研究依研究時機,以九十二學年度之一下~五下與九十三學年度之一上~六上「健康與體育」之教科書與教學指引為研究分析的對象,且以研究小組發展並經專家審核之「國小一綱多本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涵之分析表」、「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分析表」以及「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之書面呈現內容統計分析表」為研究工具,來探討在「健康與體育」各版本教科書中對於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之實質對應情形與現況,並依研究發現進行分析。
經研究發現,環境教育能力指標大多屬於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和環境概念知識的能力指標範圍,對於環境議題指標中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和環境行動經驗的融入上則較為忽略。環境議題之能力指標解讀不一,不同的編輯者,對於能力指標之見解有差異,且能力指標的撰寫方式不夠具體,會讓編者或讀者產生不同的理解。在健康與體育此一領域,各版本教科書雖聲稱有環境議題融入,但教學重點和教學活動多為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材,並無實質將環境議題融入其中。在教學指引中,較重視於對應環境教育能力指標的呈現;對於環境議題的能力指標融入較少著墨。
壹、前言與研究背景
教育的效果,往往是長期性、漸進式累積的。就像人類社會在經歷了長遠的人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才開始體認到,自然環境的價值與生態的完整性,與人類多樣的社會文化發展息息相關。面臨二十一世紀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新挑戰,本次課程改革具前瞻性,以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為課程目標,從學生的生活與經驗出發,統合學科知識,據以安排學習活動。除了以學習領域取代傳統學科結構之外,更將現代社會所關注的重大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之中。
教育部於民國87 年9 月30 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議將資訊、環境、兩性、人權、家政、生涯發展等重大議題融入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之中。其中環境教育即為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議題之一,其教育目標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而環境教育的實施原則包含:整體性、終身教育、科際整合、主動參與解決問題、世界觀與鄉土觀的均衡、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
有鑒於落實環境教育不僅是國際教改的趨勢,更是本土教育所極力推動的重要工作,「環境教育」的推動,即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來界定人與自然間互動關係的環境典範,漸漸由生態環境的保育擴充至整個社會及政治制度的改變;對科技及經濟發展,已由絕對信賴改變為有條件的接受;就時空而言,則從現今的環境保護延伸到關切我們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進而追求永續的發展;對自然的價值觀則由人類中心的利我想法,轉化為欣賞自然,接受萬物存在本身的價值。
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教科書之編審工作已施行一段時間,目前在各領域教學指引中,多有將融入之議題呈現在教學指引當中,然而,在教科書中有無實質內容對應,研究較少。且教科書審查工作在進行時,審查委員皆為七大領域之專家學者,審查之重點也多著重於各領域之教材內容,對於教科書裡融入之重大議題的審查較易忽略,對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之現況易較難掌握,因此,由於「健康與體育」領域中其分段能力指標的第七大主題軸與環教教育相當密切,故本研究在考量研究人力與時間選取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此一領域進行分析,試作將國小各版本對於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中實質對應之情形與現況作分析。
貳、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試圖探究目前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中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情況,以了解環境教育議題在國小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實質融入的情形為何?將針對目前國小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已通過審定之教科書進行研究探討。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針對國民小學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教科書與環境教育議題相關單元進行內容分析,主要是依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1)蒐集並選取分析資料(即92 學年度第二學期以及93 學年度第一學期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教科書)。
(2)界定分析類目與分析單位。
(3)本研究內容分析表之設計。
(4)進行分析。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小組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環境教育議題的能力指標為量尺,評析國小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各版本註記已融入環境教育能力指標之情況,並以「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分析表」、「國小一綱多本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涵之分析表」以及「環國民小學92 學年度第二學期及93 學年度第一學期一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教科書檢視各單元是否有相對應之環境教育能力指標,如該單元符合,則進一步檢視其教學活動與內容。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92、93 學年度國小各年級上下學期翰林、康軒、南一各版本健康與體育教科書的環境教育融入情形。
(一) 內容分析法的定義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亦稱為資訊分析。在許多領域的研究,常需獲得許多資料,因此內容分析法便有其價值與採用的必要。內容分析法就研究這些意義的一種研究方法。
綜合過內外學者的說法,內容分析可以說是:透過量化的技巧以及質的分析,以客觀及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藉以推論產生該項文件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意義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 內容分析法的特色
1.資料極為多元
2.主要在分析傳播過程中的六「W」
3.量的分析與質的分析並重
4.是科學的研究方法
康軒教科書文教網 翰林教科書文教網
參、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分為以下三項分述討論:各年級各版本在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中有無融入環境議題及融入現況分析」、「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涵分析」、「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之內容統計分析」,說明如下:
一、 國小各年級在本研究中,經由「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分析表」發現:
在低年級部分,經由「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分析表」可以發現,康軒的一上、一下、二上、二下,南一的二上、二下皆有明確標明「融入環境議題」的情形最完整,且在教學內容上也有實質的對應。而在康軒的一下第一單元「健康加油站」、第三單元「我會保護我自己」、第五單元「發現新草原」、翰林一上第一單元「我是健康寶寶」、第四單元「我要去運動、二下第一單元「健康生活館」、第二單元「動靜之間」、第五單元「休閒廣場」、南一的二上第五單元「廣告真神奇」、二下「豐富的餐飲」在分段能力指標中有標明融入環境教育議題,但是在內容中並無實質對應。
在中年級部分,經由「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分析表」可以發現,康軒的三上、三下、四下、南一的三上、三下、翰林的三上、三下、四下、皆有明確的融入環境議題,且在教學內容上也有實質的對應。而在翰林的三上第二單元「橡皮筋繩游戲」及第四單元「運動場地停看聽」、三下的第五單元「健康百分百」、四下的第六單元「危機總動員」在分段能力指標中有標明融入環境教育議題,但是在內容中並無實質對應。
在高年級部分,經由「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分析表」可以發現,康軒的五下、南一的五上、五下、六上、翰林的五下皆有明確的融入環境議題,且在教學內容上也有實質的對應。而在翰林的五上第四單元「快樂安全活動去」及第五單元「安全行平安動」、五下的第一單元「追趕跑跳碰」、第五單元「樂在其中」、六上的第三單元「健康小記者」、
第六單元「體能活力營」在分段能力指標中有標明融入環境教育議題,但是在內容中並無實質對應。
綜合以上發現,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之現況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些教科書雖然註記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但是卻未有實質對應,應值得注意。
然而此表只能顯示編者是否欲融入環境議題,針對有無融入活動作量化上的統計。能力指標與教學活動的實際對應情形須由「國小一綱多本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涵之分析表」作內容上的質性探討。
南一教科書網站
二、 國小各年級在本研究中,經由「國小一綱多本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涵之分析表」發現:
在低年級部份共有三個版本七本教科書有實質的融入環境教育議題,在這七本教科書中共有11 個單元有融入。每個單元的融入情形尚為符合,例如在康軒一下的第五單元「發現新草原」中,課程重點應放在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但教學目標卻將重點放在自己的皮膚上,似乎與大自然環境無實質上的關係。
在中年級部分共有四個版本十二本教科書有實質的融入環境教育議題,在這十二本教科書中共有17 個__________單元有融入。每個單元的融入情形皆為符合,特別在南一的三下,一共有三個單元融入環境教育議題,分別為第十一單元「飲食與環境」、十二單元「美好的社區」、十三單元「健康好伙伴」,且實質融入情形在各部份皆為優良。
在高年級部分共有三個版本五本教科書有實質的融入環境教育議題,在這五本教科書中共有5 個單元有融入。每個單元的融入情形皆為符合,特別在康軒的五下第五單元「搶救地球」,其融入情形共融入了9 條環境議題能力指標,內容對於環境議題有很深入的探討,且也顧及了各種污染問題的研究。
由此可發現,在高年級的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方面雖然只有五的單元,但是在實質的融入上卻較為深入,範圍也較為廣泛,概念集中,在標題的選擇上也非常清楚,可以直接就瞭解該單元有環境教育議題的融入。
三、 國小各年級在本研究中,經由「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之內容統計分析」發現:
從環境議題能力指標的統計表中我們發現,在國小低年級十四本教學指引中所採行的環境議題能力指標共有11 條,採行的次數共計50 次,其中出現最多次的能力指標分別是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4 次)、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8 次)和5-1-2 「能規劃、執行個人和集體的校園環保活動」。(7 次)。此外,這11 條所採行的指標各版本大多屬於第一學習階段的指標,符合本研究對象的年級(國小一、二年級),唯有少數指標為第二階段,在南一的二上、翰林的二上、康軒的二上、二下採行2-2-1 「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在康軒的二上採行3-2-1 「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南一的二下採行5-2-1「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在國小中年級十六本教學指引中所採行的環境議題能力指標共有 11條,採行的次數共計50 次,其中出現最多次的能力指標分別是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3 次)、1-2-1 「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9 次)和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8次)。此外,這41 條所採行的指標各版本接找不到屬於第三學習階段的指標,符合本研究對象的年級(國小三、四年級),也符合九年一貫環境議題分段能力指標的原則。
在國小高年級十本教學指引中所採行的環境議題能力指標共有 11 條,採行的次數共計31 次,其中出現最多次的能力指標分別是2-2-1 「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5 次)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5 次)。此外,這11 條所採行的指標各版本中除了南一的五上、六上、康軒的五下採行第一學習階段的4-1-2 「能運用收集資料與記錄的方法瞭解與認識校園與住家環境問題,並能具體提出生活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南一的五上及康軒的五下採行第一學習階段的5-1-1「能隨著父母親或老師參與社區環境保護或關懷弱勢族群生活的活動經驗」、康軒的五下採行第一學習階段的5-1-2 「能規劃、執行個人和集體的校園環保活動」。以外,其他的指標皆符合本研究對象的年級(國小五、六年級),也符合九年一貫環境議題分段能力指標的原則。
綜合以上發現,環境九年一貫環境議題分段能力指標多屬於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和環境概念知識的能力指標範圍,對於環境議題指標中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和環境行動經驗的融入上則較為忽略。而高年級使用的環境議題分段能力指標也大多以低、中年級為學習經驗基礎。
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
肆、結論與建議
環境議題之能力指標解讀不一,不同的編輯者,對於能力指標之見解有差異,且能力指標的撰寫方式不夠具體,會讓編者或讀者產生不同的理解。建議教育部應建立起一套對於能力指標的解讀有共同的標準,好讓將來編輯者在編輯教科書時,能有比較客觀的標準得以對照。
且在健康與體育此一領域,各年級各版本教科書中有些雖聲稱有環境議題融入,但教學重點和教學活動多為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材,並無實質將環境議題融入其中;例如:南一版三上(第九單元童玩大觀園)中其分段能力指標與環境教育無關,但P.95教案上卻有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份,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環境教育能力指標的標示;甚至在康軒版四上、五上、六上、翰林版一上、一下、二上、二下、四上、五上、六上、南一版四上、四下均未將環境議題融入教材中。因此,筆者建議,教育部在審查教科書時應特別注意環境議題融入的情形。
在健康與體育此一領域,多有分組的小組活動,只是其在教科書中,多以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此一能力指標做為對應,在教學指引當中,並無特別註名五官觀察時應注意的事項,也許未來在編輯教科書時,能夠在教學指引中,提醒教師在進行五官觀察活動時,可以將五官作明確的指定,以讓學生學習到如何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因此,筆者建議,編輯者應該明確界定明確的名詞定義。
環境教育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是經常受到討論的議題之一,且從健康與體育中也能看出環境教育地位的轉變。然而在目前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的教科書中,我們卻發現對於環境教育的討論多屬於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和環境概念知識的能力指標範圍,也因為教科書編輯者所持的重點於此,所以在對於環境議題指標中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和環境行動經驗的融入上則較為忽略。筆者建議,關於環境的議題,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應該更著重於實質的融入,除了藉由教師的提問,讓學生在學習健康與體育之虞,還能設計出與環境議題相關的課程與教材內容,使學生得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對於環境覺知、敏感度和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和環境行動經驗潛移默化在其中,以建立未來的學子們,對於環境議題有更深刻的體認與了解。除此之外,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將來教科書編輯者在編寫教學指引時,若是能具體融入與環境議題有關的問題供教師參考,將來教師們在上課時,便能將其運用於課堂中,如此,九年一貫課程所強調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各大領域學習範圍的實質目標才能夠真正落實,以成為學生的經驗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