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成災•飲水思源 

文、圖:蘆洲國中陳淑秋、孫以柔

本教案以環境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在認知方面針對生長環境─蘆洲,所面臨的環境災害問題(水災),以及 臺灣整體的水資源現況(缺水),作為主要的知識性內涵。在情意方面,則輔以幻遊活動,盼能使學生透過想像的歷程,體會缺水之苦,瞭解浪費水資源所可能導致的後果,以便能進一步達成實踐愛護環境之具體行動,培育知福惜福之良好品格,並建立永續發展的觀念。因此,整體教案將以水災與缺水之苦為主軸貫串,並以「地球寶寶」作為教案的精神象徵,鼓勵學生飲水思源、愛護環境。

教學活動

活動說明

教學媒體

教學時間

一、準備活動:

  1. 熟悉教材內容。

  2. 準備相關圖卡、字卡、海報、ppt、學習單。

  3. 事前分組就坐。

 

 

 

二、發展活動:

 

第一節

※認識臺灣地區的河川。

1.介紹臺灣的河川總數。

2.介紹臺灣長度較長、流域面積較大的河川

3.介紹蘆洲國中附近的河川淡水河。

 

※認識臺灣的河川特性。

1.坡陡流急,短小、富水力不利航運。

2.含沙量大、河床容易淤塞。

3.屬於荒溪型河川。所謂的荒溪型河川是指河川在非雨季、水源缺乏的時候,河水只剩下涓涓細流;宛如荒廢的河川。由兩張空照圖來比較,中南部的河川看起來只剩下幾絲細線;淡水河的河水則充滿河床。

4.比較淡水河與中南部河川的不同淡水河的流量相對穩定,利於航運,也因此帶動淡水河沿岸都市的興起。說明河流與文明產生間的關係;並說明淡水河與大 臺北地區發展間的關係。

※認識臺灣的降雨。

1.降雨多,但每人平均獲得雨量少。

Q:臺灣降雨量豐富,水資源卻不夠用,原因何在?

2.雨季不易蓄水,乾季水量不足。

※認識臺灣水資源的開發。

Q:為取得充足水資源,政府利用何種方式開發水資源?
1.
主要是地下水與水庫。

2.主要河川多數都建有水庫。水庫是儲存水源的設施之一,介紹臺灣有哪些著名的水庫,並說明它們的價值和功能。

3.地下水主要作為灌溉與養殖使用。

Q:過度開發水資源它有何利弊?

掛圖臺灣水系

蘆洲國中位置圖

圖片來源:google earth

濁水溪流量變化

大甲溪空照圖   淡水河空照圖

圖片來源:google earth

大甲溪河床裸露

  

    臺灣年降水量           水資源

  

 

 

1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10

 

 

 

 

 

 

 

 

 

 

 

 

第二節

※認識臺灣地區與水有關的環境災害與問題。

水太多的問題〈1---

 介紹水災。

臺灣每年水災頻傳,造成水災的原因是什麼?以蘆洲國中為例,說明水災發生的原因。蘆洲國中的海拔高度低於0公 尺,地勢低窪,排水原本就不容易,加上周圍河川為淡水河流路的瓶頸處,水流不暢,更加強化的蘆洲往年發生水患的機率,即使現在的蘆洲已做好二重疏洪道,每逢颱風或是有豪雨發生,蘆洲國中都必須將暱稱為「大象」的抽水機具準備好,以免發生淹水的情況,造成災情。(見學習單)

 

水太多的問題〈2---

介紹土石流。

2.介紹土石流。土石流是怎麼造成的?應如何防範?

3-1泥、砂、礫及巨石等與水混合後,受地心引力作用,向下流動造成災害。

3-2土石流的必要條件

1)足夠的水

2)大量的土石

3)足夠讓土石流動的坡度(15°~30°)

 

水太少的問題〈1---

介紹乾旱。

這是發生在南部較常發生的災害,由於冬天的南臺灣位在東北季風的背風側,東北季風所帶來的水氣均於北部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所攔截,造成背東北季風的南臺灣乾燥且少雨。

水太少的問題〈2---

說明河川污染。

4-1.水污染→水體中含有的化合物,對人類、動植物或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稱之。

4-2.水污染來源→畜牧及工業廢水、家庭污水、垃圾廢棄物等

4-3.臺灣21條主要河川,有一半以上下游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污染使得原本就已不足的水資源,更加的捉襟見拙。

 

水太少的問題〈3---

說明地層下陷。

近幾年,臺灣西南沿岸地層下陷嚴重,原因為何?它會造成哪些嚴重問題?

地層下陷嚴重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西南沿海的養殖漁業業者,為了發展養殖漁業抽取地下水,當地下水被抽取的速度超過地下水補注的速度時,地層失去了地下水層的支撐,便往下陷,極為所稱的地層下陷。

嚴重的地層下陷除了我們照片上所見屋子會陷落低於兩側的道路之外,還可能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水層,使地下水層鹽化、污染整個地下水的現象!

 

 

灌輸同學愛護自然環境、建立永續發展觀念。

透過濕地環境的簡介,「溼地」是大地的腎,能淨化水質、涵養水源、調洩水洪、防止地層下陷、豐富多樣化物種、調節氣候、減少污染及水的再循環利用等功能。將原本經常發生水災的蘆洲地區轉變成一個可以與水合諧共存的『溼』樂園。

 

與水合諧共存

疏洪道地理特色 

五股溼地有溫仔圳流過,大致可分五個區域,分別是疏洪生態公園大生態池大蘆葦叢區疏洪沼澤公園圳邊公園

 

溼地黑暗期

七十年代中,隨著二重疏洪道興建、工業區的開發、水污染及廢土大量入侵等各種因素,使得溼地失去了生機,面臨消失窘境。

蛻變期

90年代臺北縣縣府七百甲河濱綠地整建計劃與五股溼地小組推動生態保育與棲地重建營造,讓溼地重新出現契機。

 風華再現期

現在五股溼地改頭換面,由髒亂變美麗,成為現代多功能的休憩公園,不止是週末假日眾人休閒的好去處,也是周邊學校戶外教學的主要場所。

擺在校門口旁的大象

 

 

土石流 

 

 

 

 

 

 

  

水污染與地層下陷 

 

 

 

地層下陷 

 

 

 

 

 濕地分布

 

 

 

 

5分鐘

 

 

 

  

 

 

 

 

7分鐘

 

 

 

 

 

 

 

 

 

 

 

 

8分鐘

 

 

 

 

 

 

 

 

 

 

6分鐘

 

 

 

 

 

 

 

 

 

 

 

 

 

 

 

 

 

 

 

 

5分鐘

 

 

 

 

 

 

 

 

 

 

 

 

 

 

 

 

 

9分鐘

 

 

 

 

 

 

涓滴成災•飲水思源課程簡報

涓滴成災•飲水思源課程學習單

備註: 本教案融入七年級綜合領域課程,在經濟部水利署主辦的水資源保育創意教材設計競賽中榮獲佳作,以創意、多元的教學方式,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將愛護水資源與節約用水等觀念,深植學生的心中,是值得參考的水資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