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植物的復古潮流-談國小校園復育台灣原生植物
文、圖:陳志偉
外來物種的危害
從荷蘭人占領台灣之前,因為商業、民俗、觀賞等需要,台灣就不斷引進各種外來經濟樹種。近幾十年來,各種外來經濟樹種的引進頻率越來越高,數量也越來越多,根據林業試驗所的估算,所引進的外來植物種類約有10%可存活,而其中的10%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失、生態破壞,甚至造成對於人的健康威脅(農委會林試所,2005)。例如,早期引進的福壽螺,對於台灣地區水生環境、農業水田的危害,已經廣為周之;近十年來,小花蔓澤蘭造成的林業、行道樹的危害,也讓農業單位不斷投入大量經費進行砍除;銀膠菊的入侵,不僅造成各種開闊草地的植物群像破壞,也因為銀膠菊的花粉造成對於氣喘病患的危害;二十世紀末,在非洲發現的刺桐釉小蜂,也已造成台灣、金門、澎湖地區許多數百年的刺桐老樹死亡。這些外來物種的侵入,除了消極性的防治之外,因為外來種而造成本土原生植物的減少,身為教師的我們,也可採取另一方向的積極行動,運用校園環境復育台灣原生植物。
台灣常見的外來種大花咸豐草
校園植物的現狀
多年來,大部份校園植物來源均來自於園藝公司,或是各地縣市政府的公園路燈管理單位,所能提供的樹種多為園藝類植物,故造成校園環境中多種植的是外來種植物,除非該校的地理位置接近或位於山區,校園中的植物群相才會有些部分由外部侵入的原生植物。常見的校園植物,如原產地在古巴、牙買加、巴拿馬的大王椰子、墨西哥的馬拉巴栗(發財樹)、巴西的美人樹、熱帶地區的木棉樹等。故在現今的校園環境中,其實充斥著許多非台灣本土的外來種植物。
雖然許多校園植物因為時空歷史因素造成如此狀況,但並非無法進行改善。由校地空間來看,2010年在台灣已經有近三千四百所公私立中小學,平均每校校地面積也達到近2公頃(教育部,2010)。若以校地面積中的20%估算校園中可種植樹木的面積,每校可達到4000平方公尺;以每株樹木樹冠佔有25平方公尺估計,平均每校可種植達160株喬木,全台校園可種上超過54萬株樹,這還未將灌木與草本植物列入計算。因此,在中小學校園環境中,有許多空間可以進行原生植物的復育。
原生植物台灣欅
復育原生植物與教學課程
雖然有空間,但是原有的非本土原生植物也不應該直接就伐除,直接更換成台灣本土原生植物;在技術與時間上,也無法直接就換種原生樹種。因此,身為教學者,可將原生樹種的更新作業融入教學課程之中,並且能夠達到校園原生樹種的更新的成效。在教學上,國小低年級的生活領域課程中,可以藉由收集原生植物種子進行觀察,或是以原生植物的根莖葉為觀察對象;國小中年級的自然領域課程,則改用原生植物種子進行植物種植觀察實驗,並可將所繁殖的植物種苗,種植在校園中;國小高年級的自然領域課程中,可配合進行原生植物樹種的校外教學活動,進行原生植物種源採集旅行,或請環境教育單位共同配合進行原生植披生態觀察,透過觀察與實作,認識台灣原生植物生態。國高中學生則可運用校園環境進行原生植物環境探討,透過校園植物名錄、生態地位討論、校園生態系觀察等活動,探究原生植物在校園環境的生態現狀,並透過策略探討與實踐,進行原生植物更新作業。
原生植物台灣烏桕 學生在校園中觀察植物
校園內原生植物復育的展望
在資訊流通速度達到光速的網路社會中,近年來許多手作、創意作品都重新被喚起新的潮流,例如以前的傳統手工藝品、老餅店的糕餅、台灣的紅花布等,社會上一股復古的風氣,顯然已經如火山爆發般四散狂流。投射到校園植物的議題上,生物多樣性觀念為目前最重要的環境課題,而原生植物復育就猶如校園植物的復古潮流一般,重新受到重視。雖然在校園中,已經被外來種植物所佔據,但是也因此提供了原生植物復育的機會,所以在全台中小學校園還有五十多萬株原生植物等待我們去種植。透過將原生植物的議題投入到教學課程中,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原生植物復育活動,讓學生了解原生植物復育的重要性,進行實地實作的復育工作,持續的進行,在未來,校園不再只是很多樹木,有著豐富生態的校園,也是孩子們生命中的記憶,在孩子們長大之後,會回到校園裡,告訴孩子的孩子說,這是台灣的原生植物,也是爸爸媽媽一起種下的喔!
原生植物染布課程
作者簡介:中興大學森林系、台中教育大學科教所畢業,曾任職林試所、帶領戶外教學活動多年,現職國小教師的陳志偉,從教師角度看台灣中小學校園植物的現況,並提出以原生植物融入藝文領域的 教學活動設計理念,原生植物染布課程內容精彩有趣,深受學生喜愛,與教師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