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降低物質需求,節省自然資源;
學習如何像船過水無痕般的生活,
不占有什麼,但時時感受清新的氣息;
學習以寧靜的心靈和開放的胸懷,
在世上生活…
台北縣環境教育輔導團指導教授朱惠芳特稿「環境教育融入課程」,與您分享
從校園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的感動,而這樣的感動可以變成課程嗎?三峽成福國小謝基煌老師一直思索要怎樣在不干擾到生物的情況下,隨時觀察校園生態,要能達到這樣目的的裝置,非『針孔攝影機』莫屬,於是在校園架起針孔,校園成了最佳的教學場域…
最偉大的創作是就地取材, 創造可以天馬行空,卻不假外求,不是仿製外國,必需找尋當地特色,當地環境資源,融入課程和教學活動,才能發展出學校本位的特色課程;而引進專家讓教學團隊吸收外界新知,打開封閉的心,才能規劃出最有特色的課程。
1.環境教育研習暨活動
2.永續校園暨行動研究
1黑面琵鷺重現五股
2.北縣人工溼地推廣計畫
3.教學卓越金質獎「我們發現了一條河」分享
1環境教育融入課程設計
2.隨手可得的校園感動
3.鳴蟲音樂館
4.從教學菜園到養蝴蝶
課程和環境的故事─訪建安國小前校長陳木城
九十五學年度同時獲教學卓越金質獎及校長領導卓越獎兩項獎項的建安國小前校長陳木城,堅持課程是學校的核心,聽他說說環境與課程的故事,將環境資源融入課程,推動行動校園動態課程的精彩過程…
環教大家談
主編:陳木城、焦妮娜 編輯委員:臺北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員 文字編輯:黃子舜、黃旭輝、劉翠萍、 余秀琴、劉能榮、游坤源 美術編輯:林佳徵、莊典文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